找到相关内容376篇,用时10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(中)

    晓也。由此譬况。晓明所宗。故名为喻。前虽举亦晓宗义。未举譬况令极明了。今由此况宗义明极。故离立独明喻名。  论一者同法二者异法。述曰。列名也。同者相似。法谓差别。共许自性名为有法。此上差别所立名...总所立。不得名品。名之为法。宗总所立。遂与品名。能所异故。又同异名法。别同异名品。此同异。故名为法。次下同异。及上宗同异。并别同异。故皆名品。  论同法者若于是处显同品决定有性。述曰。三...

    窥基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3638537.html
  • 摄类原词莹澈镜论

    成立⑩:黑色有法,应非白色,是黑色故。若说不遍,应有遍之,无白色与黑色两之同分故。若第二不成立,黑色有法,应非黄色,是黑色故。若说不遍,应有遍之,黄色与黑色两是相违故。后依此类推。  有云:若是...摄类原词莹澈镜论  第一章 述说显色与形色之安立  本章分三:甲一、破除他宗;甲、安立自宗;甲三、断除诤论。今初:  有云:若是显色遍是红色①。白法螺之显色有法,应是红色,是显色故。已许此遍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5538559.html
  • 草木有性与深层生态学

    非有非无,非理内、非理外。 若悟“有无内外”平  等无, 方可名为正佛性,故吉藏的结论是佛性不定有无  。 不过,若就“不定”中权说“定”时,则众生有佛性,草  木无佛性,其无心; 但若自真如...分为“佛性性  ”和“佛性相”。 虽然他说若以相从性,则如墙壁的非情皆  是第一义空, 怎可言非性,但是他也主张若以性从相,则唯  有情众生才有佛性,有智慧故。    从以上澄观著述的段引文中, 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4142786.html
  • 略述台宗五悔大意

    )今顺本性,回向众生。回向果者,一毫善种,三业熏修,不趣乘,宁滞三有(岂滞留于三界),修既顺性,则成缘了必显真,同归究竟三德(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),是名回向果。此三种回向,一切菩萨共修。...  一切众生,无始来今,由惑造业,业感报。惑业报三,如恶叉聚,起则俱起,互为由藉。所造恶业,无量无边。牵引含识,流转六道。《普贤行愿品》云:“若此恶业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,不能[容受,&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5950141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1)

    、及了别境识。[26]  《成唯识论》卷在诠释能变时说有能变和果能变的两种能变,论曰:   此三皆名能变识者,能变有种:一能变,谓第八识中等流、异熟习气,等流习气,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;异熟习气,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;果能变,谓前种习气力故,有八识生,现种种相。[27]  “能变”分为能变和果能变的两类:所谓“能变”(Hetuparinama)就是的转变。“”是...

    宽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955697.html
  • 华严的华藏世界观

    。前一系同教一乘之说,后乃别教之说。另於澄观之《华严经疏》卷十一,则就众生与佛之来解说莲华藏世界。  净土教之说,乃根据世亲之《净土论》,谓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即莲华藏世界。又日本东密之说,系以...不择手段,甚至频频出现以牺牲他人为一己之私的社会问题。如果这样,那肯定会引发出了人心危机。那么需要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指导,决不能让人性玷污上了太多的染污性因素。引用佛法的话,那就是染污了的种子之,萌芽的不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3655833.html
  • 正信、正闻、正修——略论世俗化时代对佛教纯正性的维护

    缘而生正见。云何为?一者从他闻;二者内自思惟。” 《摄大乘论》云,出世心“从最清净法界等流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。”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云:“虽言... 虽然家之说不尽相同,特别是对“谛”的解释正好相反,月称以具障凡夫执假为实为“谛”,窥基以“谛理”为“谛&...

    傅新毅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656798.html
  •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

    适今也。”[21]智顗在《观音玄义》中说:“今正明圆教种庄严之。佛具种庄严之果,原此因果根本即是性德缘了也。此之性德,本自有之,非适今也。”[22]这是说,三佛性对于一切众生都是与生俱来的,...所谓“三互具”亦即正亦具缘、了;缘因亦具正、了;了亦具正、缘。智顗又以空、假、中、三谛配释三。这样,中道是正,假有是缘因,空性是了。当人们说“假”时,乃是指它无自性而言,所以,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160224.html
  • 浅谈台宗五悔

    修善,庄严自身及己眷属。今顺本性,回向众生。回向果者,一毫善种,三业熏修,不趣乘,宁滞三有,修既顺性,则成缘了必显真,同归究竟三德(即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三德),是名回向果。此三种回向,一切...为此,笔者不揣简陋,略述台宗五悔如下,不妥之处,祈方家指正。  、正明  所谓五悔是指:一、忏悔,、劝请,三、随喜,四、回向,五、发愿。  1、忏悔。  忏悔,在《光明记》中云:“然忏悔字,乃双...

    演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4160683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具善恶”

    修善暂且不论,仅依九界的修恶来说,有缘因佛性,了佛性的修恶,乃由正的性起。”因此在圆成佛界的解脱当中,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,因为正性恶,巾之而起的,缘、了闵修恶,全修即性,所以不须断除。   ...和“国土世间”,接着又把“众生世间”细分为—真法界,即六凡四圣,而且每一国土所居的众生均有不同的相、性、体、立、作、、缘、果、报、本末究竟等十如是。因此,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亦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...

    能 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960918.html